每次看到公园里满脸通红还在奔跑的孩子配资资讯之家,我都想拦住他们,要马上停止运动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我儿子今年5岁,从3岁开始跟着我跑步,在市运动会得过低龄组冠军,对带娃户外运动有一定发言权。
带孩子外出运动,尤其是炎热的夏天,我最大的心得就是,孩子的运动强度,绝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或“我觉得还行”来判断。
他的小身体散热慢、调节能力弱,稍不留神就容易跑过头,甚至引发危险。
结合我的实际经验,分享一下夏天带娃跑步,怎么判断强度、啥时候必须喊停。
个人观点,仅做参考。
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,我最主要看两样:孩子的脸色和呼吸情况。
这是最直接、最不会出错的信号。
展开剩余82%孩子跑步脸红是正常的,但如果脸红得过于厉害,颜色很深,甚至有点发紫发暗,同时汗水不是均匀渗出,而是大量往下淌,像水洗一样,这就说明强度太大了,身体在拼命散热,心脏负担很重,这时候一定要停下来。
平时脸色是啥样的,适量运动后是啥样的,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。
我儿子平时每次跑500-800米,跑完脸是红润有光泽的,但最近郑州的天气特别闷热,上周我们刚跑了200米,他的小脸就红得发暗,汗如雨下,我马上让他休息,喝了半瓶常温的功能性饮料,恢复正常后,我们换成了慢走。
呼吸方面,正常跑步呼吸会加快,但应该是均匀的,孩子还能断断续续说点话。
如果孩子喘得特别厉害,上气不接下气,胸口起伏剧烈,说话只能蹦单字或者根本说不出话,甚至发出奇怪的声音,这就是呼吸非常困难的信号,尤其在夏天湿度大的时候,更要警惕。出现这种情况,必须立刻停下,让他慢慢调整呼吸。
除了看脸色和呼吸,夏天跑步的距离一定要比平时缩短。
不能想着孩子以前能跑多远,夏天就一定要跑到。孩子上周、上个月能轻松跑完的路程,酷暑天可能完全承受不了。
我的经验是,夏天跑步,要把计划距离至少减少三分之一,甚至一半。 比如我们平时跑公园大圈,夏天就改跑小圈,或者专门挑树荫多、路程短的路线,有时干脆把一次长跑分成早上和傍晚两次短跑。
我们的目标不是追求距离或速度,而是保持运动的习惯和乐趣,保护孩子身体,主动减少运动量,是负责任的做法,不是娇惯。
在跑步时间的选择上,我强烈建议选择清晨。
晨跑是夏天带娃跑步的最佳时间。清晨气温最低,空气相对清爽,地面经过一夜也凉快下来,跑起来舒服很多。
相比之下,晚上跑步我不太推荐给孩子。
一方面,地面晒了一天,积蓄的热量在晚上散发出来,感觉像个蒸笼,比早上闷热难受得多。
另一方面,夜晚光线不好,安全因素需要考虑。而且跑步容易让孩子兴奋,跑完太晚可能影响睡觉。
如果实在只能晚上活动,那一定要找灯光好、绝对安全的地方,并且严格控制时间和强度,比晨跑还要再短一些。
夏天跑步,补充水分很重要,但光喝白水不够,一定要补充电解质。
孩子出汗多,流失的不仅是水,还有维持身体正常运作的盐分和矿物质。只喝大量白水,反而可能稀释体内的盐分,导致更不舒服,甚至危险。
我每次带儿子户外活动,都会准备运动饮料,选含糖量低、电解质种类多的,或者自己准备淡盐水,加一点点绵白糖,既能补充电解质,也能补充能量。
运动后补充的液体一定要常温、常温、常温。儿童胃肠粘膜薄,血管敏感,冰水会刺激呼吸道和肠胃,非常容易引起咽喉充血、剧烈咳凑、肠胃痉挛,喝冰水之后,身体会误以为遭遇寒冷,反而会收缩血管,减少排汗来保温,增加中暑风险。
运动前15分钟左右让他喝一点,运动过程中每隔15到20分钟,小口补充几次,跑完休息时再喝一些。
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,就是观察小便频次和颜色,如果颜色很深,说明水和电解质补得还不够,颜色淡黄就比较好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一旦孩子在跑步过程中出现这些征兆,必须立即停止运动:
1、脸色异常红紫发暗、呼吸极度困难说不出话
2、步伐不稳、摇摇晃晃、协调性明显变差
3、孩子突然精神很差、眼神发直,或者变得异常烦躁哭闹
4、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想吐
5、摸他的皮肤感觉发凉、湿冷
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,都不要再继续跑了,马上带孩子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,给他喝点含电解质的常温饮料。
带孩子跑步是很好的亲子活动,能增强心肺功能,锻炼孩子的意志,但夏天跑步,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。
如果孩子不乐意跑,一定不要强迫,细心观察孩子的状态,科学安排运动量,及时补充必要的电解质,就能确保他能健康、安全地享受运动的快乐。
END配资资讯之家
发布于:河南省维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